MBTI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是一种用于识别和描述个人性格类型的评估工具。这一工具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的理论,通过16种不同的心理功能类型组合,为个体提供独特的性格描述。
MBTI的维度及其代表含义
MBTI包含四个维度:外向(E)与内向(I)、感知(S)与直觉(N)、情感(F)与思考(T)以及判断(J)与知觉(P)。这些维度的不同组合形成了16种性格类型,例如ISTJ、INFJ等。
E(Extraversion):外向型个体倾向于频繁与外界交流,享受团队活动和社交,愿意尝试新事物。
I(Introversion):内向型个体偏好安静和低调,不太主动寻求外界互动。
S(Sensing):实感型个体注重现实,关注事实和细节,依赖常识和经验解决问题。
N(Intuition):直觉型个体关注可能性和大局,寻求创新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。
T(Thinking):思维型个体通过逻辑分析做决策,重视客观性和一致性。
F(Feeling):情感型个体敏感且具有合作精神,根据个人价值观和他人行为做判断。
J(Judging):判断型个体偏好计划和组织,能够落实计划并完成任务。
P(Perception):知觉型个体灵活,适应性强,愿意根据情况调整方法。
MBTI的价值
对个人的意义
识别个人的MBTI类型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。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可以揭示个人的优势和劣势,从而制定有效的个人发展计划。
对人际关系的意义
了解他人的性格类型有助于改善沟通和合作,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。
MBTI的局限性
MBTI是一个有用的工具,但不能全面定义一个人。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维的,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成长环境、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。在使用MBTI时,应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,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,避免将其作为绝对标准。
MBTI测试名称的起源
MBTI的名称来源于其创始人——“M”代表“Myers”,“B”代表“Briggs”,“T”代表“Type”,“I”代表“Indicator”。这一指标是由作家伊莎贝尔·布里格斯·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·库克·布里格斯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发展而来,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,形成了迈尔斯-布里格斯类型指标。
MBTI测试的信效度
心理测量量表的效度证据主要来自结构效度,通常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评估。例如,苗丹民和黄甫恩在1999年对中文版MBTI测试的信效度分析显示,该版本测试内容效度良好,四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EI:.725;SN:.667;TF:.541;JP:.572,其中TF略低于Carskadon1979年的数据。
MBTI部分性格特征简介
ISTJ(物流师型):正直、务实,责任心强,能够有序安排工作和生活。
ISFJ(守卫者型):安静友好,乐于助人,重视责任,努力超出预期满足他人。
INFJ(提倡者型):稀有,坚持原则,富有洞察力,深切关心他人。
INTJ(建筑师型):完美主义者,具有怀疑精神,是优秀的战略思想家。
ISTP(鉴赏家型):乐于助人,擅长分析,讲究实效和行动。
ISFP(探险家型):真正的艺术家,平和敏感,具有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。